在接近北纬30度的浙江舟山,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码头滩涂上的红树林里,招潮蟹正在觅食,跳跳鱼正在嬉戏,白鹭在空中盘旋。然而几年前,这里却几乎是一片“荒漠”。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特有的植物群落,具有“海岸卫士”的美称,然而温度一直是限制红树林北移发展的主要因素。2014年,浙江海洋大学宋文东教授来到舟山普陀沿海滩涂调研,发现当地滩涂生态退化比较严重。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宋文东教授产生了将红树北移到舟山的念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在2016年初开始攻关红树北移项目。从选择驯化红树幼苗到治理滩涂油污污染,从抵抗冬季低温到治理红树白斑病,为了将红树落户舟山,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第一批2万余株的红树植物秋茄终于成功落户舟山鲁家峙。一棵棵约30厘米高的小树,以几十厘米的间隔整齐排列,翠绿的枝叶向上伸展,为原本荒凉的滩涂带来了生气。 滩涂上的树苗如何过冬?经过反复思考和尝试,团队就地取材,以特殊的制备工艺,将当地废弃的贻贝壳资源,加工成生态土撒在滩涂上,为树苗保温。冬季舟山海边风浪很大,普通的保温棚很快就会被海浪打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保温大棚——流变大棚,当潮水流进来时,它会自动打开,潮水退去时,它又合上,涨潮时靠潮水保温,退潮时靠大棚保温。 依靠这些技术,红树苗抵御住了冬季的严寒,经历过风雨洗礼后,如同一个个海岸卫士,傲然挺立在岸边,守护着这里。 近20年来,我所在的团队一直从事红树植物研究,从最初的红树植物组分鉴定,到红树植物耐寒性分析,再到红树植物抗寒苗种培育,经过多年的科研探索,团队陆续在舟山滩涂种下了10万余株红树植物。昔日光秃秃的滩涂,如今生机盎然、绿意盈盈。不断延伸的绿色,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 红树林不仅仅是一片海上森林,更是一个生态资源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期待着一片片红树林染绿整个舟山海岸。
扫码下载汴梁风客户端
责任编辑: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