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7月18日电(记者周颖、骆飞)“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收入还可以,开销比外出打工少很多。每月还能攒下一笔钱。”戴着工装帽、穿着一套白色工服,24岁的毕节市织金县中寨镇水头村村民杨文平对记者说。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南部,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由于当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不少乡镇守着河流却“喊渴”,制约农村生产生活。过去,中寨镇水头村的村民长期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产业扶贫是推动当地脱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织金县,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帮助引进企业,对接市场,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中。 如今已脱贫的杨文平所在的水头村,海拔约2000米,周围青山环绕,有大型岩溶瀑布,冷矿泉水资源丰富。依托于此,2018年,在广州市花都区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当地政府引进东莞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云贵高源有机食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织金县高原泉水务有限公司,开发“水的童话世界”项目。 “织金最大的财富就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我们在这里开发矿泉水项目。”织金县高原泉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曼梨说。 记者看到,在层层青山中,一座现代化的天然饮用水加工工厂矗立其中。许曼梨说,企业一期投入8000万元用于开发年产5000万瓶瓶装水和300万袋袋装水。每年有40万元保底分红资金分到当地贫困户手中。 “我们本地企业不多。以前,年轻人要么去沿海城市打工,要么去县上挖煤,但风险比较大。”杨文平说,如今村里引进了企业,一家人都有务工收入。自己一个月能挣3500元,年底还有分红。在家门口就业,能照顾家人,比外出务工强太多。 许曼梨介绍说,在建设阶段,公司就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吸纳村民就业。仅建设期,企业就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务工增收超过500万元。此外,企业每销售一瓶水提取0.05元,每销售一袋水提取0.2元作为扶贫基金。今年生产线已经投产,按照年产10万吨计算,每年捐赠扶贫基金的金额将超过300万元。 今年6月,企业的“扶贫水”已正式投产上市,广州多家机构以消费扶贫方式助推“扶贫水”走向市场。 “扶贫水”产业项目只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仅2019年,广州新增引进28家企业到毕节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达到17.98亿元,带动21.86万贫困人口增收。
扫码下载汴梁风客户端
责任编辑: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