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开封网被评为全国地方网站十大最具创新力品牌
分享到:0
电子报开封日报 汴梁晚报
时政新闻 开封时评 新闻专题 县区新闻 本网播报 基层传真 组图 民生 社会 深度 财经 文化 旅游 教育 健康 国际 国内 体育 娱乐 汽车
>

话说新农村:八个人咋种好千顷地

字号: 作者: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好种田“老把式”,培育好务农新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吉林松原一个村庄,村里近1000公顷的土地,原本每家每户各自操持着,农忙时需要1000多人忙活。可现在,从种到收,只要8个人就全“包圆”了。地还是那片地,种地人少了,效益却增加了,每公顷玉米增产超过3500斤,再加上节约的成本,一公顷地能多收入三四千元。最让人惊叹的是这8个种地人,年龄都已不小。

  8个人种1000公顷地,还种得这么好,秘诀在哪?仔细推敲,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科技支撑,测土配方、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专家来村里教的现代农业技术全都被应用在了地里;二是规模优势,原来局限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通过村里成立合作社,土地逐渐集中连片,规模效应渐渐凸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配套服务跟得上,无论是春种、夏管、秋收,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各类农机服务给力,8位“老把式”把这地种得越来越有滋味,越来越有奔头。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大量适龄劳动力离开乡村,留守乡村务农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出于对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担心,人们越来越关注“谁来种地”这个问题。的确,无论是经营土地,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缺少劳动力,地种不好,保障粮食安全将无从谈起,发展现代农业也将成为无根之木。所以,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实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调动起他们的务农积极性。

  吉林松原这个村庄的故事,给了我们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一个思路。当适龄劳动力愿意出去务工,而留守老人又有着很高的种地热情时,可以通过完善相应的农业生产辅助支持系统、建立必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把地种好。种时有公司送苗、收时有合作社归仓、整个过程随时有技术人员指导,既能帮种地的农民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他们种地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获得好的收成。

  应该看到的是,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农村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充实农业生产者队伍,更要从扩增量入手。下力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吸引那些有志于农业生产的人返乡、下乡,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务农积极性,要把各项惠农、强农、兴农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提升务农效益,让他们增收有盼头。与此同时,也要增加农业投入,创造良好的务农条件和环境,来稳定他们的预期,为他们大显身手增动力、提信心。

  服务好种田“老把式”,培育好务农新农民,我们就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

扫码下载汴梁风客户端

扫码下载汴梁风客户端

责任编辑:

分享到: 0

查看心情排行已经有 人表态:

  • 0
  • 0
  • 0
  • 0
  • 0
  • 0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开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

报社简介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LOGO | 本网介绍 | 大事记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平平安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03 豫ICP备05000882号. 开封网 版权所有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开封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5 kf.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开封市新区汉兴西路与七大街交叉口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 Email:kfw037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