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开封网被评为全国地方网站十大最具创新力品牌
分享到:0
电子报开封日报 汴梁晚报
时政新闻 开封时评 新闻专题 县区新闻 本网播报 基层传真 组图 民生 社会 深度 财经 文化 旅游 教育 健康 国际 国内 体育 娱乐 汽车
>

中国急需文物防洪减灾方案

字号: 作者: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方文物单位受到洪水威胁。

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下午16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一些文物单位受损严重,安徽黄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桥、宣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成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维会师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蒙古伸臂桥、哈尔桥、阿斯久桥等,被洪水冲毁;湖北武当山五龙宫龙虎殿,湖南朱家大院、体仁堂、龙山里耶瞿家大院和吴杨支祠等古建筑,因洪水房屋倒塌严重,汛期文物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降雨和洪水如何摧毁古建?

在缺乏专业防洪减灾措施下,文物建筑在遭受洪水袭击的时往往会遭受毁灭性打击。这些破坏过程包括:

冲击破坏:洪水在水位差的影响下,产生水压形成水流直接冲击建筑和构筑物,破坏性极大。木结构、砖混结构就会发生严重的动力破坏。一般来说,洪水的流速越大,对文物建筑物的危害较大。

浸泡破坏:长时间洪水浸泡,会造成对房屋主体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地基承载力的扰动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古建筑的结构破坏或者失稳倒塌。有研究表明,土遗址遭受洪水浸泡24小时以上,即可出现毁灭性的损毁。

波浪荷载破坏:强风作用下波浪荷载也是造成古建筑损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6至9级风力作用下,浸泡在水中的古建筑墙面单位面积的水压力能达到2-10千帕,此时古建筑物的门窗部位极易损坏。

堆积淤埋破坏:山洪泥石流灾害往往会夹杂大量的杂木、大块颗粒物等,这些杂质在沉积的过程中往往会掩埋山丘区的跨河桥梁、沿河古建筑等,进而导致文物建筑的淤埋破坏。

摩擦破坏:洪水中的细小颗粒物对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造成强烈的冲击和摩擦,长时间的摩擦侵蚀极易造成古建筑的结构受损,尤其是一些山区的古桥梁、河道上的古堰坝等。

应尽快制定文物防洪减灾规划

针对2020年一些文物遭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现实,建议首先要开展汛期文物险情排查与风险评估。特别是可能存在脱落、倾倒等危险的古树名木、古桥、古塔、古建筑的墙体、结构险情等应给予重点排查和专项评估,必要时应设立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对排查中发现已经出现险情的文物本体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遮盖、加固、支顶、围挡、排水、防渗等措施,控制险情的发展。

针对我国缺乏文物保护单位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现状,文物部门应尽快启动有关规划的编制工作。首先,洪涝灾害往往具有流域性,开展文物建筑的防洪减灾规划编制工作要考虑空间尺度问题。在宏观层面要开展区域性(行政单元尺度)文物防洪减灾综合规划研究,解决宏观尺度下区域性洪涝特征与文物保护的保护与管理对策问题;中观层面要注重各个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保护规划中防洪减灾专题研究,解决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应急管理、应急抢险的协调与布置问题;微观层面要针对单个文物建筑本体的防灾减灾具体措施的选取,针对文物本体在洪涝灾害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提出具体的应对性措施,保证出险后第一时间可以进行本体的抢险修复或防止险情进一步发展。

如何构建文物灾害风险管理框架?

在制定防洪减灾规划时,也亟待开展文物洪涝灾害风险刻画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开展文物风险专题调查,评估文物本体的鲁棒性与易损性,分析洪涝灾害本体损害的危险性,形成文物本体风险区划;与此同时,了解洪涝灾害过程中区域尺度、文本保护单位尺度、文本本体尺度下文物损害的敏感性或程度,全面分析文本本体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科学评估洪涝灾害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明确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文物抢救、人员救援、事故处置等应急处置措施,形成有针对性的文物建筑防汛应急预案。

开发文物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平台系统,能提升文物风险管理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搭建文物灾害风险线上线下监测系统,形成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专题数据库,开发文物灾害风险专题评估系统和专家诊断系统,建立在线风险诊断云支持平台,进而整体提升文物灾害风险管控水平。

在制定规划的同时,还需按照“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文物保护单位产权人或者管理使用人为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夯实文物度汛安全主体责任。在系统总结历年文物防汛救灾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对影响本地区文物安全主要因素、重点地区、重要节点等的分析,高度关注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准确把握文物安全形势,有针对性的强化各项安全措施。同时,主动与当地气象、国土、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联系与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应急联动。此外,建立文物抢险培训演练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文物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效能,提升文管部门及时报告、快速响应、有效应对、妥善处置效率,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洪减灾、水利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研究”洪涝灾害专题负责人。

 

扫码下载汴梁风客户端

扫码下载汴梁风客户端

责任编辑:

分享到: 0

查看心情排行已经有 人表态:

  • 0
  • 0
  • 0
  • 0
  • 0
  • 0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开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

报社简介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LOGO | 本网介绍 | 大事记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平平安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03 豫ICP备05000882号. 开封网 版权所有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开封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5 kf.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开封市新区汉兴西路与七大街交叉口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 Email:kfw0378@163.com